中医谈夏季如何养生
来源: www.huweiqin.com/   发布时间: 2016-06-12 14:32   163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中医谈夏季如何养生,随着湿度的增大,夏季最经典的闷热感正向我们袭来,因此我们也需要对养生方法作出调整。考虑到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我们最好能够从多方面共同做出 调整,为身体的健康做好基本的工作

  中医谈夏季如何养生,随着湿度的增大,夏季最经典的闷热感正向我们袭来,因此我们也需要对养生方法作出调整。考虑到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我们最好能够从多方面共同做出 调整,为身体的健康做好基本的工作。

  夜卧早起 午睡养心

  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夏季养生需要坚持的重点,一不留神就会伤害身体的气机。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大自然阳气充盛的特点,从而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当然夏季阳光较烈,应避开太阳直射,并注意防暑。

  夏天白昼较长,睡眠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候适当的午睡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对于无条件午睡者,午间时分可听听音乐或闭目 养神30~50分钟。从子午流注的角度讲,午时,即上午11 时至下午1时正是心经当令之时,心要养要静,“汗为心之液”,故午时运动流汗最易伤心。夏季在五行中也对应于心,因此夏季午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喝水补盐 增液减乏

  身体的稳态离不开离子的平衡。“芒种”时节,气候日渐炎热,人体排汗逐渐增多,汗液的大量分泌导致体内诸如钾、钠等电解质也随之流失。如水分和电解质得不 到及时补充,人们就会感觉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此时最适合饮用温热的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运动后大量汗出者,可选用含有电解质 盐水等成分的运动型饮料或电解质液、电解质泡腾片等。夏季饮水解渴需注意的是:不应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为感觉口渴时说明体内已轻微失水。饭前饭后不要大 量饮水,过量摄取水分会影响消化,也不宜马上喝水,最好进餐前后0.5~1小时内喝水。睡眠期间也会丢失水分及电解质,白天应补充足够的水分,睡前也应饮 用约1/4杯水。不宜把冰冻果汁、冰糕等冷饮、冷食作为解暑降温的宝贝,其实这些冷饮易耗损阴液,损伤脾胃,消暑解热还是以温白开水或常温下的果汁为宜。 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一些酸味的水果可祛暑益气、生津止渴,故适当饮用酸梅汤、山楂汁、柠檬水等能预防流汗过多所致的耗气伤阴。

  愉悦畅达 静心宁心

  日常的养生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自“芒种”开始的夏季,在精神调养上也需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芒种时风火相煸,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舒畅愉快,胸怀宽广,神清气和。在这个万物繁盛、草木葱茏、孕育果实的季节,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暑易入心”,夏季是养心的季节,保持心境平和,宁静畅达,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才能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

  勤换衣衫 时常洗澡

  气温的升高会使我们排汗量增大,这时就要注意加以调整。“芒种”过后,天气炎热,人易汗出,故衣衫要勤洗勤换。还应常洗澡,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 泄,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因为汗出窍开,湿气侵淫汗孔,阻碍气道,卫气被郁,冲突皮肤,则易发痤疮或疖痱。二是 不要洗冷水澡。因为暑热天气人体毛孔大开,冷水会使毛孔闭塞,不利于散热。三是老年人每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因为洗澡也会消耗体力,故老人需量力而行。

 

  吃苦度夏 清补食粥

  夏季不妨吃苦,这在中医理论中也是有根据的。夏季在“五味”中对应于苦味,主入心经,因此苦味的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泄热养阴的作用,“芒种”之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除了吃苦之外,夏季养生食疗仍存在很多学问。历代养生家都尊崇夏三月饮食宜清补。唐代孙思邈提出“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朱丹溪《茹淡论》 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皆是提倡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丝瓜、 木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 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也都是不错的搭配。

  中医谈夏季如何养生,正是暑气不断聚集,阳气正盛的时节。我们切忌放松补养阳气的工作,以免给健康留下难以避免的损伤。